甘肃质量安全网
恪守质量诚信,践行社会责任
提高发展质量,助推经济发展

甘肃质量网LOGO

当前位置> 首页> 应急科普 > 应急科普

小心“不满传播”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3-30 阅读次数:0
小心“不满传播”
    □ 胡立彪
 
    最近笔者打算买一件运动装备,就向一位运动达人朋友咨询。这位朋友提供了几点建议,推荐了几个品牌,最后强调,最好不要买××牌的。结果,他的“最好不要”成了我的购物标准,不管是在实体店还是在网店,其他品牌还在犹豫,但凡遇××皆PASS。
 
    笔者的心态很正常,而朋友的建议很可怕——这当然是对企业而言。国外一项研究表明,在通常情况下,如果因产品质量或服务问题而感到不满意,25个客户中只有1人会直接向企业投诉,其他24人则选择转移到其他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转移”不可怕,可怕的是转移之后的所为:这些不满意者会把自己的不满意传播出去。调查显示,一个高度满意的客户只会向周围5个人推荐,而一个不满意的客户至少要向另外11个人诉说。
 
    在品牌口碑传播上,“不满传播”显然更强势。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西方也有意思相当的谚语:Good news comes on crutches,bad news has wings.直译过来就是“好事拄拐杖,坏事长翅膀”),大概心理基础就在这里。心理学及行为科学的“前景理论”认为,在获取和损失相同的价值下,损失的痛苦感受要比获取的快乐感受大上几倍甚至几十倍。购物不满经历作为一种感受很深的“损失”,埋在心里可不行,就得向人诉说,人越多越好。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知道它对企业的警示意义有多大了。不过,这些数据虽然很直观,但只说明了质量好坏对企业影响的范围和广度,人们尚无法感受到质量影响力的速度和力度。事实上,企业抓好质量,是一件十分艰难且需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的事,不仅要关注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不断提高产品质量,还要时时做到防患于未然,不能有任何差错,这很符合“好事不出门”的意思——好质量来得慢,且不稳定;相反,质量出问题,却是瞬间的事情,而且问题出现之后,总会损害企业形象,补救起来不仅要花费巨大成本,而且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
 
    现实中没有哪个企业可以永远不受“不满传播”的影响,问题只在于它们怎样应对。有研究发现,企业最好的客户往往是受过很大挫折的客户。得到满意解决的投诉者,与从没有不满意的客户相比,往往更容易成为企业最忠诚的客户。一般而言,在重大问题投诉者中,有4%的人在问题解决后会再次购买该企业产品,而小问题投诉者的重购率则可达到53%,若企业迅速解决投诉问题,重购率将在52%至95%之间。这样的结果在印证了“不打不成交”这句民谚的同时,也提醒企业:不要怕出问题,关键是看如何面对和解决问题。隐藏、逃避显然会适得其反,只有积极主动承认并努力解决问题,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客户的反馈可以成为企业建立和改善业务的最好路标。客户能指出企业在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哪里是薄弱环节,客户能告诉企业产品在哪些方面不能满足他们的期望,或者企业的工作没有起色。同样,客户也能指出企业的竞争对手的优势,或企业员工在哪些地方落后于人。这些都是企业给咨询师付费才能获得的内容和结论,而善于利用的企业则由此获得了一笔免费的财富。
 
    从客户的不满发现质量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一个企业依靠市场营销、创新产品、完善渠道等手段固然可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创造一定的利润,但要长久地生存下去,最根本的还是要通过质量赢得市场。换句话说,在质量问题上,企业必须尽最大努力杜绝引发客户不满情况的发生,避免陷入“不满传播”的被动,而一旦出了问题,一定要积极主动公关,想方设法“转危为机”。《中国质量报》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