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质量安全网
恪守质量诚信,践行社会责任
提高发展质量,助推经济发展

甘肃质量网LOGO

当前位置> 首页> 应急科普 > 应急科普

标准:促进先进服务业发展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2-20 阅读次数:0
□ 中国质量报记者 沈 洪
  当前,现代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和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工业化经验表明,经济结构在迈过了二、三产业的交叉点后,将迎来服务业的蓬勃发展期。自2013年,我国服务业占比首次超过二产,意味着我国跨过二、三产业的交叉点,服务业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产业。
  随着服务业的不断发展,标准化越来越成为服务业提高质量、培育品牌、结构升级和提升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然而,我国现代服务业标准数量不足、现有服务业标准的总体水平偏低、服务业标准的推广实施率不高、行业与标准化相脱节,成为影响现代服务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从标准数量和覆盖范围看,发达国家服务业标准几乎涉及服务业的各个领域,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尚有较大差距。我国服务业标准基本停留在商贸、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标准严重空缺,现有服务业标准的总体水平偏低,离引领和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究其原因:首先是长期重视工业和农业标准化,服务业标准化起步较晚,同时服务行业分类众多,行业之间差异性大,在不同的行业试点建设相应的服务业标准,还需要一个较长的探索和研究过程。其次是服务业量大面广,新兴行业不断涌现,这些行业中的民营个体企业及其从业人员的标准化意识不高,这些企业对标准化的自主需求欲望不强,服务企业参与服务业标准制定的意识和动力不足,导致服务业标准化在短期内难以取得较明显的成效。
  要改变服务业领域标准化工作相对滞后的局面,破解服务业发展“无标可循”的困局,标准化工作不能只着眼于制造业而忽略服务业。那么,如何摆正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关系?
  一是加强服务业功能区建设,促进服务业集成集约发展。结合地方产业规划和布局,通过现代服务业标准化建设,培育打造一批特色鲜明、高端新型的服务业集聚区,特别是在先进制造业聚集区、港务区、物流集散园区等现有的服务业功能区、集聚区,用标准化完善综合服务功能。
  二是开展电商产品标准明示和鉴证,推动电商产业规范化发展。随着电子商务产业的迅猛发展,电商产品质量信誉问题频出,通过用标准的形式、认证的方式为电商的经营活动“立规矩,树规范”,将为建立电商产品质量监管“网上发现、追溯源头、属地查处”机制进行探索。
  三是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拓展服务业消费新热点。充分发挥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不断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拓展服务业消费新热点,以文化旅游产业的繁荣发展带动经济社会发展。
  四是建立社会公共管理标准体系,提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随着打造法治型政府、服务型政府、绩效政府、阳光政府步伐的加快,社会公共服务标准化在服务型政府建设和规范化建设的合力推进下大步走来。如何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在公众生活和其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等活动过程中,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过程显得非常重要。因此,社会公共管理服务成为政府和社会组织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转,满足公众普遍需求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随着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现代服务业迎来了新发展。因此,应该重点在金融业、物流业、会展业、信息服务业、社区服务业等领域,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标准化工作,改变长期以来标准化工作基本上围绕制造业,服务业领域标准化工作相对滞后的状况,从而构建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中国质量报》
 
热点关注